1984年股票配资最新排行榜,一个平凡的早晨,韶山管理局接待了王景清参谋长一行。
工作人员陪伴王景清等人重走毛主席当年走过的地方、参观毛主席故里,谁也不曾注意,队伍中有一位女士,在毛主席旧居中久久伫立,轻抚过一件件毛主席儿时曾用过的器物,泪水一直在她的眼中打转儿。
这位女士仔细又珍惜地感受着与毛主席曾息息相关的一草一木,为防止其他人发现自己情绪变化,她刻意走在参观队伍尾端,与别人保持距离。
但最终,强烈的思念让她难以自持,作出了惊呆众人的举动。
事情发生在众人行至“晒谷坪”时,这块田埂旁边竖着一块牌子,写着:“此处为毛泽东同志小时候劳动过的地方。”
在此前参观过程中始终低调自持的女士突然跪在了田埂里,抓紧面前的泥土,泪如泉涌,口中还不断呢喃着:“爸爸,我好想你啊!”
在工作人员惊愕的目光中,王景清参谋长匆忙走出参观队伍,扶起了痛哭的女士,并向周围人解释道:“她是李讷啊,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!”
原来,毛主席临终前曾多次表达过想回韶山的愿望,李讷一直将父亲遗愿记在心上,但她却不希望过于高调,因此请丈夫王景清出面安排行程,本想安静看完就离开。
但最终,触景伤情的她还是没能控制住心中悲伤,一场痛哭也引来无限唏嘘。
在从韶山离开时,李讷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崭新的手帕,并小心地包了一捧毛主席故居前的泥土。自此,对父亲无限的追忆怀念,将以故土为载体,与她时时相伴。
毛主席一生戎马,将大部分心血都花在了家国大事上,与家人相处时间不多。虽有10个儿女,但让他真正享受到天伦之乐的,只有幼女李讷。
宠爱中度过的童年时光: “大娃娃”和“小爸爸”的秘密默契
李讷生于1940年8月,彼时,她的哥哥姐姐都远在苏联,年近半百、半生操劳的毛主席身边,只剩了这个尚在襁褓的小女儿。而乖巧可人的她,也成为父亲辛劳岁月中最好的慰藉。
从出生起就在父亲身边的李讷,童年是在宠爱中度过的。
在当时那个困难年代,毛主席每天要处理的问题有很多。工作人员为了让他多休息一会儿总会费劲脑筋,但在李讷出生后,这个问题轻松解决了。
其次,特朗普西装上衣右侧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弹洞,显然他是穿了防弹衣才躲过这一劫。如果不穿防弹衣,那肯定会受到重伤。
每当毛主席工作时间过长、 需要休息时,人们就把天真可爱的李讷推进办公室,看到女儿,毛主席即便是再忙也会临时放下手中的工作,与女儿玩耍一会,获得短暂休息。
父女间还有了给彼此的专属昵称:李讷被父亲唤作“大娃娃”,她则喊毛主席“小爸爸”。
但父女间温馨的团聚时光,很快被迫打断。
1947年3月,战事吃紧,为了大局着想,中共中央作出主动撤离延安的决定。撤退途中,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敌人步步紧逼的攻势带来重重难关,幼小的李讷显然不适合这种跋涉。
无奈之下,毛主席只得同意,让李讷跟随其他一些人员的家属东渡黄河,去往相对安全的山西。
分别后,尽管每日都面临生死危机,毛主席仍然时刻挂念着小女儿,每次收到李讷寄来的画,他总会露出幸福的微笑。
半年后,形势好转,李讷终于可以和父亲重新相聚了。毛主席看到李讷后,远远地便张开双臂大声呼喊道:“大娃娃!好娃娃!爸爸可太想你了!”
李讷也一路小跑扑进了父亲的怀抱,甜甜地表达自己的思念:“小爸爸,我天天都在想你呢,小爸爸!”
这是李讷童年岁月中唯一一次与父亲分开。此后,她一直在毛主席左右,小女孩在父亲的呵护下慢慢成长起来。
磨炼下成长的少年时代:艰苦岁月中走出的北大学霸
虽然对李讷疼爱有加,但毛主席也并未因此搞特殊化,他对小女儿的要求依旧十分严格。逐渐长大的李讷,经受了不少磨炼,逐渐成长为了坚强勇敢的少女。
毛主席曾经对她说:“任何人的美丽,都不会仅仅体现在外面上,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好”。
因此李讷即便在妙龄花季,也从不过分地打扮自己,始终保持着与父亲一致的朴素风格。
同时,受父亲影响,她对诗词、历史都有浓厚兴趣,自幼酷爱读书。
毛主席还亲自为她量身制定了读书计划,并经常与她讨论心得,这些行为,也对她的学习产生了重要的正面影响,李讷成绩一直优异,是当之无愧的学霸。
1959年,李讷凭借优异的分数考取了北京大学,选择了自己最爱的历史专业。
由于父亲的低调朴素,她上学期间从没被公车接送过,与其他同学一样,骑自行车或挤公交车出行,也不会主动向别人谈起自己的家庭,因此在校时,几乎无人知道她的父亲就是毛主席。
大学期间,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:由于当时经济萧条,生活困难,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担心李讷伙食太差影响身体,偷偷给她送了点儿饼干。
可毛主席知道后,非常生气地训斥了工作人员,不允许他们对李讷格外关照,并表示,“我毛泽东的女儿,就要吃得下这份苦,遭得了这个罪。”
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,李讷也始终保持着与周围人一样的生活状态,她越发坚强、低调,从不因身份特殊而自矜自娇,凭借努力,一步步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。
波折里支撑的中年岁月:两次婚姻 历经坎坷终获幸福
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,李讷的性格甚至是思维方式习惯都与毛主席十分相似,在婚姻上,她也保持了一贯敢爱敢恨的作风。
1965年,从北京大学毕业后,李讷被分配到《解放军报》,担任编辑工作。1970年,她又主动请缨前往五七干校进行锻炼,积攒社会实践经验。
在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热情和努力的李讷,感情生活却还是一片空白。正当周围人都在为她着急时,一个来自东北的小伙子,打开了她的心扉。
这个小伙子叫徐宁,忠厚老实的他热情和善,经常主动找李讷聊天,一来二去,两人感情逐渐升温,慢慢确立了恋爱关系。
在征得父亲同意后,李讷与徐宁完婚,婚后一年,他们的爱情结晶便出生了。看起来,她的婚姻生活应该是甜蜜美满的。
但问题总会出现,徐宁虽然人品很好,可学历很低的他,与李讷在世界观、人生观乃至文化认知水平方面,都有很大差异。
徐宁认为,女性最重要的还是“相夫教子”,而李讷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明确规划,并不甘心在家务中过完一生。
夫妻两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,争吵不断,最终两人意识到缘分已尽,选择离婚。
离婚后,李讷带着儿子回到北京,在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内艰难度日。
在北京过了几年后,一对夫妻的到访,再次打破李讷平静的生活。
这对夫妻,是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及其夫人韩桂馨。两人是看着李讷长大的,听说她那几年生活得不太顺利,体弱多病,还要独自抚养幼子,便过来看看。
那段时间,李讷身体不好儿子又年幼,家中很多重活都无人承担,母子俩过得颇为辛苦。看到毛主席之后的现状,李银桥心疼之余,也有了为李讷重觅一段良缘的心思。
命运之神似乎感知到了李银桥的心思,不久之后,他的老战友王景清就来到了北京。
王景清时任昆明军区参谋长,因与前妻性格不合,已离异多年。他虽文化水平不高,但多年军旅生涯锤炼出的个人素质非常过硬。
而且以李银桥对二人的了解,他与李讷应该合得来。事不宜迟,李银桥很快讲明想法并安排两人见面。
虽然初见时,彼此留下的印象都很不错,但已经44岁的李讷担心外界对自己的关注过多,他们这段大龄恋爱会造成不好影响,因此,久久不能作出和王景清在一起的决定。
王景清非常清楚她的心思,不急于催促,只是不断关心李讷、给她足够的安全感。最终,他以实际行动打动了李讷,两人举办了简单婚礼,共同开启全新的生活。
婚后,他们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,两人常一起阅读,还培养了书法这一共同爱好,时常彼此切磋,“以笔会友”。
为答谢“红娘”,李讷夫妇经常邀请李银桥和韩桂馨来家中做客,而每次宴客,菜肴全部由王景清亲自下厨操办。
李讷也不吝对丈夫的夸奖,面带笑意对李、韩二人说:“咱们吃的这些饭菜,全部是老王亲自下厨做出来的,他很厉害,什么菜都做得很好吃,跟他在一起,我可享福了!
历经坎坷的李讷,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圆满和幸福。
如今的她,就是个幸福的普通老人,简单快乐地度日股票配资最新排行榜,女儿过得惬意,对毛主席也是最好的安慰,祝福李讷,愿她自此无忧,安享晚年!